曾在淨界法師講說《聞法儀軌》時聽到:「懺公師父說:我們聽法的時候要把法師當成醫生一樣的轉想,不要管這個醫生是不是很健康,也不要管醫生是不是比你健康,只要這個醫生可以把你的病治好,那就可以了。誒,這個觀念很正確。這個說法者可能戒臘比你低,也可能他在其他的地方比不上你,也可能;但是重點是他所宣說的這部分能夠幫助你,你也得要很虔誠的來聽。就是醫生他身體健不健康,那是一回事,重點是他能夠把你的病治好。」最近深有所感,確是如此,這個比喻也可以是依法不依人的另一種詮釋吧!
至於,為什麼會不健康?為什麼無法逆生死流?《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云:「眾生識體,本自清淨,離諸塵染,由妄想故,翻成煩惱;又復本來自在,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由妄想故,翻成結業;又復本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差別,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由「妄想」故啊!
《呂氏春秋》有個「亡鈇意鄰」的故事:「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顔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爲而不竊鈇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顔色、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也。」白話是說:「從前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走了。於是,他看到那個人走路的樣子,覺得像是偷斧頭的小偷樣;看那人臉上的神色,也像是偷斧頭的小偷樣;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頭的小偷樣;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沒一樣不像偷斧頭的模樣的。不久,他在山谷中工作挖到了自己的那把斧頭。第二天又看見他鄰居的兒子,就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是偷斧頭的小偷樣了。」這不正是妄想所致?
淨界法師在《佛法修學概要》也說解「妄想」云:「這個妄想我們解釋一下,它是怎麼回事。妄想是由感受而來的,我們一個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先有一個感受,福報大的人他過去有善業,他從善業而來,他的感受大部分是快樂,一生當中,快樂多痛苦少;福報比較差的人,他一生當中痛苦的因緣多快樂少,但這個感受還不是問題,因為感受沒有相狀,但是感受下一個刹那帶動他的想像力,他會從這個地方捏造很多影像。比方說我們喝咖啡好了,你看我們真正喝咖啡的時間只有前面第一秒鐘,你的舌頭跟咖啡接觸的時候你感受到那種咖啡的味道,如果這個咖啡是你習慣性的,是合乎你的身體的,你升起快樂的感受,然後呢?你會幹什麼?你會讚美它,你心中開始說話,這個咖啡很好喝,它是在哪裡買的?在哪裡出產的?那麼從此以後你就沒有真正在喝咖啡了,第二秒以後你就完全活在你的妄想。」
咖啡的妄想只是世法的一個小例子,或許不至於影響生死輪迴流轉,然而,其他的妄想呢?若是影響到一個佛法共學團體的和合呢?甚至影響到真心真意的修行人對三寶的信心呢?因果又將會如何回報?生死輪迴道上的下一站是何處?
當仁者心中已有一住,這一住便會影響後面的所有判斷,這也是「妄想」。當心中有一住了,所有的妄想均會朝著這個「住」的方向發展,所以人世間才會有「越想越生氣」的邏輯,而生氣程度的累加常不是因為對方作惡程度的累加,卻正是自己的妄想累加啊!
漢代王符《潛夫論.明闇篇》:「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一個主事者,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至於會選擇兼聽或偏聽呢?有無小人從中作梗操弄,只是助緣,真正的因地則在於主事者自己是否心中有所「住」?自己是否有「妄想」纏繞?若無住、無妄想,何來小人可以見縫插針之可能性?
還是一句話:但問因的真,不怕果迂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