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舒食男孩,樂活池上

 

遲到一年的文章……

2020年1月(農曆年前)的一趟池上迷你long stay,使我念念不忘!(https://anipurebuddhism.blogspot.com/2020/01/long-stay.html

猶記告辭那天,4.5公里咖啡的「老闆嬤」彭媽媽邀留我們在池上過年,當時還真心動了,但畢竟我們只能瀟灑一半,仍照原定行程返回西部過年了,一方面心中卻已暗中決定,年後還要再來……。

過了農曆年,我們真的成行了……

這一趟,邀了三位旅伴同車同行,一樣是停留三個晚上,很舒適的享受池上的日常。特別的是,最後一晚是元宵節,待在年節味道淡薄的都市久了,這一晚在池上可是見聞了濃厚的元宵炮聲與花火,內心不自覺地興奮起來,彷彿回到囝仔時代,穿紅戴綠的新年時節。

這一趟池上行,多了桂英姐姐、表姐、表姐夫三位旅伴,同樣的池上,有相同的踩點、也有新添的行程,豐富的行旅筆記,該從哪兒開始呢?

先來寫舒食男孩吧!

初嘗舒食男孩無菜單料理,是2019年在關山的「舒食男孩一號店」;2020年初雙人行來池上又造訪合併後的「舒食男孩」兩次;這趟五人行可也不能漏掉這美味的餐食,我們在行前可是早已向旅伴們打過包票,包好吃呢!但得要聲明:我們不是股東,純粹是「呷好逗相報」的喔!

27日中午,一行五人來到舒食男孩,我們已為三位旅伴預訂好無菜單料理,也點了招牌推薦「火龍果炒飯」,更要嘗鮮「韓式拌飯」。

餐點陸續上桌,旅伴們驚呼連連——華麗的色彩都是天然的,鮮美的味道都是在地的;僅僅是視覺上的色彩饗宴,都有飽足感,我想,這也是另一種「秀色可餐」囉!當然,大夥都食指大動了,美食,還是得吃入口了,才算數哪!

沙拉是白色盤子墊襯一張鮮綠玉蘭花葉,擺放紅龍果、芭樂、鳳梨、葡萄,還有苜蓿芽、小黃瓜切片、小番茄,佐黃澄澄的百香果調味的沙拉醬,五顏六色,非常賞心悅目。

前菜是三樣小菜,最特別的是小烤串,蔬食真的也可以很有趣味呢!

主餐上來,是一大托盤的餐點。池上米飯拌蔬食肉燥,聞著香氣,彷彿不必配菜就可以吃下兩大碗呢!配菜中的家常蔬菜都清甜可口;炸茄子酥脆又嫩軟,香氣四溢,是喜歡炸物者的福音;很搶眼的艷麗的藕片是添加了紅龍果的傑作,好看又好吃;而紫心栗香地瓜也很會用色彩引誘食客,入口非常香糯,細細咀嚼之下,根莖食材的甜味十分到位。日本清酒瓶裡裝盛的是果醋,清冽酸香又帶有甜味,餐前餐後均相宜。


無菜單料理之外,走華麗麗色彩路線的火龍果炒飯,在品嘗之前是一幅畫,品嘗過程像是偵探,推敲尋思那火龍果味道結合米飯的炒飯料理怎能如此合拍?令人驚豔!而「韓式拌飯」雖是日常食材,但就疏食而言,也是很特色的異國風味,色香味均佳。 


老闆一樣用帶點原住民式幽默的風格,熱情介紹各種食材,也毫不避諱的娓娓道出融合多種果味的果凍秘方,看著老闆歡喜談笑的眉眼,彷彿在關山首次遇見的樣子,是真純的「初心」未變啊!真好!

餐後,老闆特地領著我們參觀兒子經營的「原來宿」民宿。走工業風的「原來宿」,走的是青春風格,深具特色,是年輕人親手打造,每一處裝置擺飾都見巧思。

 




這次附帶了「餐後點心」──民宿小參訪的舒食男孩餐點,沒有讓新來的三位旅伴失望,於是我們又加碼預定了隔天的中餐……

新嘗試的餐點有麻婆豆腐燴飯、堅果豆乳拉麵。麻婆豆腐燴飯雖屬家常菜式,但配上當日湯品、小菜、點心,CP值很優。而堅果豆乳拉麵非常好吃,白濁的湯色配上艷粉色的漬藕片與鮮綠花椰菜,色彩滿分,味道也滿分,冷涼的天氣,一大碗堅果豆乳拉麵下肚,非常暖胃,極致的滿足。 


一行人邊吃邊聊池上見聞,也聊餐點特色,還是免不了要聊「舒食男孩」的故事。此時已是午後,用餐人潮已退,老闆再度現身,也特別從廚房請出了甫得空閒的闆娘主廚,夫妻倆為我們傾訴一場有笑有淚的人生故事。

老闆年輕時任職向陽工作站,豐富的山林經驗,是人生中精采的歷史。然而,或許是山林只教會他如何在山林中馳騁自在,如何與神木、黑熊共處,卻不曾教他如何在家庭中扮演一個稱職的為人夫、為人父的角色。好一段時間,他過的是酒醉回家就打小的、罵大的,使妻小日日擔驚受怕的灰黯歲月。他淡淡的笑著說,有一天又發了酒瘋回家踹門,突然看到妻子抱著幼兒蜷縮著眼泛淚光,孩子的眼神滿是驚恐……,他突然驚覺:我還要這樣過日子嗎?

山林雖未曾教他如何做個好丈夫、好父親,但是,我相信,是純淨的山林育養他純善之性、向陽之光,靜待時機,終有一天會塵盡光生,會照破山河萬朵。

這一次頓悟之後,老闆回歸平凡但幸福的日常,家庭的滋潤、生命哲學的洗禮、生活的反思……,再後來,就是我們遇到的2019年的關山舒食男孩老闆、2020年的池上舒食男孩老闆。 

暢談的過程中,有著漂亮五官輪廓的闆娘始終笑得如此燦爛,年輕時的苦難在談笑間早已雲淡風輕,但那些歲月蘊蓄出來的生命能量卻是如此韌性又如此寬容。想,是這樣的柔韌寬和,讓曾經迷路的老闆在迷霧中尋回返家的路標吧。而看著站在一旁的老闆,帶點靦腆卻又開朗的笑顏,彷彿還閃著一絲對妻小的歉意……。這是怎樣的一場素樸又華麗的轉身啊?

人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回了頭之後的「初心」再顯,該會是至誠至真至性,我在老闆的笑容中看到了。 

這天是元宵節,質樸的池上保有傳統的信仰,晚上有熱鬧的繞境活動,許多店家也歇息,而我們明天早上就要踏上歸程,於是我們就在店門口與老闆伉儷告別,謝謝舒食男孩提供給蔬食人口美味的棲息地,更謝謝他倆不忌諱過去的痛苦歷程,與我們分享生命故事,為我們演說一場大法!

 




後記:

今年2021122日晚上,我們又來到池上舒食男孩。這次,店裡熱鬧得很,餐來盤去的,非常忙碌。於是我們不打算打擾老闆,就只是靜靜的用餐──咖哩飯和梅干飯,依然有鮮豔甘美的漬藕片,加上可口的小菜和湯品,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店裝,有相會老朋友的氣氛。離去前看到老闆褓抱著小娃兒,猜想是兒子或女兒婚嫁生子了吧!非常為老闆伉儷感到開心,開枝散葉是一定要的啊!下次吧,下次再來聽聽老闆伉儷說說含飴弄孫的幸福故事!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關於佛教兒童營隊的感思



法鼓山開山觀音

如今,莊嚴宏偉兼容人文藝術氛圍,處處皆顯禪境的法鼓山總本山,在聖嚴師父無窮的大願中,已開山十五年。這十五年來,這片依山傍水的清靜天地,出出入入了有多少眾生?又有多少眾生在這兒種下菩提種子?開展了善根?啟發了智慧?乃至晤見了清淨本性、本來面目?或許法華鐘響之時,那鐘聲裏頭會有答案吧!
對我而言,開山之前的「觀音殿」是我與法鼓山結緣並且皈依聖嚴師父門下的緣之初。民國82年的大專學佛營、果谷法師指導的西洋人禪一,隨後,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動土典禮,直到2005年開山典禮,不同時程的工程內容陸續開辦,各種修行活動也一直是三寶護念,持續啟建,不曾停歇。在此期間,我也曾來此,為在臨時寮舉辦的禪七法會護七。更特別的是,也在這裡與佛教青少年兒童營隊結下了直接的、間接的幾十年的深刻法緣。
民國82年暑假,來到這遙遠荒僻的金山海邊山上,在觀音殿下方臨時搭建的木板臨時寮,完成大專學佛營學員報到與安單。非常原始素樸的安單環境,蚊蟲沒少過,也有學員哀哀叫苦,幸而我可是地道的鄉下孩子,不怕!就在這樣的刻苦環境中,偶然聽到義工媽媽之間的對話:「吼,兒童營那個楊老師粉厲害捏,一分鐘就讓三百多個小朋友全部安靜沒有聲音捏,足莊嚴喔……」原來在大專營之前,已在此辦過兩梯次兒童營,而所謂的「楊老師」就是兒童營的總值星,義工媽媽們言談之間,非常讚嘆楊老師把兒童營辦得非常好。
就那麼樣不經意進入耳根的一段對話,竟然啟動了我接下來的,與佛教兒童營隊的幾十年因緣。
民國83年,報名法鼓山兒童學佛營暨幹訓營,當時是向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借場地,一梯次幹訓營、兩梯次兒童營,我的暑假當中的半個月,就在月眉山道場中,熱熱鬧鬧的、也是清清靜靜的、更是莊嚴歡喜的度過。當然,見識到了去年義工媽媽口中盛傳的楊台福「楊老師」。
幹訓營裡,一群大專生為主力的青年男女,接受一系列幹部訓練課程,有最基本的佛學課程、有從六根切入引導的課程、有類似兒童心理學的課程,當然更要有營隊課程設計的課程……,當時懵懵懂懂,課堂上的法師或講師,拋來什麼內容,我們就接受什麼內容,或許並不完全理解其中的高深學問或意義價值,然而在接續的兩梯次兒童營實作中,既是「現學現賣」,也是「從做中學」,有些攸關營隊的重要理念,在心中漸次聚焦清晰了起來。
聖嚴師父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法鼓山的理念,兒童學佛營隊也是師父非常關注的項目,師父百忙之中,特地前來月眉山看看小菩薩,也慰勉大朋友,如和暖惠風輕拂,給了大家最強大的加持。而這一次,我在法鼓山的兒童營隊中看到了師父的「提升品質」的理念。
當時,兒童營隊方興未艾,世俗的各種知識營、體驗營,各大專院校的返鄉服務隊,當然也有宗教界的各宗各教營隊,五花八門,動靜皆有。當然,營隊的成效如何?學員帶回去了多少有形或無形的成果?能在他們的生命中產生多少意義?或許就只能各自問蒼天了吧!
然而,我在這次半個月的三梯活動中,經歷生命的大洗禮。關於五天過夜營隊的課程設計、氣氛跌宕設計、動態靜態活動設計、大地遊戲與無盡燈晚會設計、大朋友與小菩薩之間的互動、乃至總值星與大朋友之間的互動……從才藝學習中導入心性教養;從儀態要求中導入佛學素養;從理解人性中理解佛性,五天的營隊,我看到了學員小菩薩的改變,連我們這些輔導員大朋友也都徹底被教育、被提升了。我才知道,原來,營隊可以不只是提供給父母在暑假有個交託孩子的去處而已;原來,營隊更可以是具有高度提升心性素質的教育活動。
月眉山之後的幾年、幾十年,我所認識的楊老師與其搭檔胡瑞祥老師,兩人跑遍台灣南北中甚至東部,只要有道場邀請協助辦理兒童營,只要檔期允許,他們總是應約而到。無數個寒假與暑假,當學校老師們出國旅遊時,卻正是他倆致力於提升兒童營隊品質之時。我也間斷跟隨過若干:法鼓山與湧泉禪寺合辦的兒童營、法鼓山高雄分院兒童營、竹塘明航寺兒童營、陽明山妙德蘭若與永明寺合辦的兒童營、西蓮淨苑兒童營、法鼓山台中分院兒童營、法鼓山寶雲寺兒童營、法鼓山信行寺兒童營、法鼓山青少年營隊企畫幹訓營、法鼓山總本山兒童營、少數的國中營、高中營……,近兩年的台中慈明寺兒童營、台中法華寺兒童營、台北淨土院與海明禪寺合辦的兒童營等。如今,不再是當年的青澀女孩,有了夠多的人生歷練之後,再來看兒童營,更是感嘆萬分:原來,營隊的學問真的這麼深啊!當然,幾十年過了,楊老師不只是昔日的楊老師了,除了營隊技術層面的不斷提升,更有了修行深度;而胡老師的禪修功夫也是日益精進了;更且,這十年加入了總值星青年人才,出身佛化家庭,父母均是大護法菩薩的張家菂。家菂是2011年寒假,假法鼓山世界教育園區禪堂所舉辦的「法鼓山青少年營隊企劃幹訓營」訓練出來,而且也深具願力的青年才俊,自2011年幹訓營之後,就一直跟隨著楊老師,在營隊中落實願力,也深化自己,據說,今年的家菂可是帶著日常生活聽經聞法的佛學底子來的呢!

2018法華寺兒童營
2019海明寺與淨土院合辦兒童營
2018慈明寺與法華寺合辦兒童營

2019慈明寺與法華寺合辦兒童營

其實,一個兒童學佛營隊當中,最直接受益的似乎是學員小菩薩,其次或許是輔導員大朋友,總值星當然素養足、閱歷多,過程當中必然也是常能返觀覺照而使個人有所提升。此外,總值星在籌備會議、行前會議、活動中每日檢討會議、活動圓滿後的總檢討會議,乃至每天的各種大小意外事件的斡旋(包含輔導員、小菩薩、義工菩薩,各種角色扮演之間的各種交叉相乘出來的各種大小問題),有著太多太多必須處理的人事問題。這麼多年來,我所觀察到的,楊老師很善於在這些大大小小多如牛毛,對每個當事者而言都是「大事」的處理過程中,默默的置入佛法,安撫並引導相關人物,使令相關人等多能皆大歡喜,有法的悅樂。即使是義工菩薩,也不再只是勞務性質的義工而已,除了當義工的福德,甚至可以是帶著心性的成長,帶著真正的法喜與法味,圓滿了營隊也圓滿了自己。
於是,在兒童營裡頭,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聖嚴師父心心念念的「提升人的品質」落實了,我看到了,這個總值星團隊的兒童營繼承了師父的精神理念,兒童營做到了。
雖然每個當事者的這些法喜與成長或許有保存期限,延續了三天、五天、一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或許會消失不見,但我知道那不是消失不見,只是暫時被塵勞隱蔽了,那已深植的善根絕不會忘掉,有朝一日,一個因緣,「啪」的一聲,又是一位「道人」、又是一份「菩提心」。
今年世界大亂,新冠肺炎疫情攪亂了地球。莊嚴的各種宗教盛事紛紛喊停,至多線上共修,而總值星團隊受自誠法師邀請協助籌辦淨土院的台北、台中兩梯兒童營,後來也告吹。幸而台中市法華寺因為道場空間場域小,容納的學員數少,在六月解封之後,常住法師與總值星團隊迅捷應對,重新啟動籌備與報名,短時間內完成所有規劃,並順利在714日到19日,圓滿一天幹訓與四天過夜的進階版兒童營。想,這些老老小小的參與者,在國際各國仍疫情肆虐的此時此刻,尚能在此百年風華的法華莊嚴道場,圓滿如此法身慧命的大事,何其有幸啊!

2019慈明寺與法華寺合辦兒童營

我雖因故未能參與此次營隊,但透過道友們的分享,我也能在心中想像著,在早課時,還帶著惺忪睡眼的羅漢衣小菩薩們,在殿堂裡仍大聲唱誦般若心經;在課堂上可能有點吵鬧的聽講或進行才藝課程;在點心時間驚喜連連——薯條、養樂多、乖乖……;因為餐盤上的炒飯而眼睛發亮,也因為苦瓜而皺眉;在大地遊戲中玩樂卻不失法味;在無盡燈晚會上抱著輔導員感動哭泣;在結營儀式中,一邊歡喜著父母來接,一邊卻又感傷著不想離開,邊說著:我明年還要再來……。
當然,我更能孰悉的想像到,每次的氣氛跌宕引導中,總值星的智慧是怎樣顯現:楊老師善於無劇本的臨場應變引導,可以讓小菩薩們收攝六根,情緒由高跌宕到靜,不帶痕跡的引入心理學方法與佛學素養,調伏的操作技巧收放自如。胡老師善於用禪式引導,黯淡燈光中,磁性嗓音引導小菩薩念佛,聽自己的聲音,漸次由外而內,是安板前的收心操,更是置入性的「培養善根行銷」。而家菂年紀尚輕,已能掌握並善用值星的各種帶活動技巧,善於炒熱氣氛,佛學修養也在精進之中,若說是體力活,更是已逾知天命之年的楊、胡兩位老師遠遠不能及,這樣的佛教界營隊青年人才,道地的明日之星啊!
這總值星團隊還有最令我動容的一幕。每次營隊最後一夜的無盡燈晚會之後,當小隊各自帶開,圍個小圈圈進行一場心靈夜話,義工菩薩們也圍圈圈分享幾天來的感懷,法師們則遊走、關懷各小圈圈……,有時這裡冒出幾聲掩泣聲、有時那兒傳來輕輕笑語聲,場中的「卍」字燭光還兀自閃爍著,是由住持師父從佛前請燈,再由學員代表傳燈點燃的,象徵著大智慧、大菩提心之燈燈相續,無窮無盡。而此刻,三位總值星在殿堂邊邊角角若明若暗之處,靜默、莊嚴且肅穆的禮佛十數拜。曾問過他們是以怎樣的心境在禮佛?楊老師說,一則感恩三寶護佑,龍天護法菩薩護念,及十方供養與所有參與者,讓營隊順利籌辦,吉祥無礙;二則懺悔,若所有事前籌辦與活動過程當中,即便或有一丁點因為智慧不足而處置不當,引眾生心起煩惱的,也都在佛前至誠懺悔。我想,這就是一種大願力的顯現吧!對於兒童營的「三十多年不退轉」,幾百個營隊當中,少不了各種人事紛擾,也曾有過和主辦道場的共業不是那麼和美吉祥的經驗,然而,持續三十多年的貢獻,犧牲假期、犧牲家人相處時間,無酬把自己的生命歲月供養給三寶、供養給眾生,楊老師與胡老師的這份心力,每每想及,都令我嘆服不已!

總值星無盡燈之夜的禮佛感恩與懺悔

總值星無盡燈之夜的禮佛感恩與懺悔

當各種法會遍及全台各正法道場,當所有的共修活動與講經說法都鎖定成年人甚或是老參、老菩薩的時候,是好事,但似乎也不完全是好事。何以故?青少年兒童是正法場域裡的弱勢啊!楊老師常說兒童營的投資報酬率最高,不應該被忽視,甚至只是被當作是道場酬報信徒的一種形式化的活動。一場兒童營隊影響了出家法師眾、在家眾、年齡遍及老、中、青、小,且不說學員小菩薩回到家影響及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姊妹,這些善根被啟發的小菩薩或輔導員大朋友,未來都可能是法門龍象,即使未出家,也會是大護法,這樣的投資怎能輕忽?若不用心經營兒童營隊,幾年過後,教界老參凋零,誰來護持正法呢?
二十幾年來,我有幸見證了這宇宙超級無敵總值星團隊的願力與行力,他們帶出了真正有法味的兒童營。過去,我參與了;未來,我也想繼續護持,護持培育青少年佛教人才的營隊,護持正法的恆久常住。只不知,這減劫的時代,若新冠肺炎疫情不稍消停,乃至或有其他天災人禍,明年暑假,這宇宙超級無敵總值星團隊,是否可以願力再行?是否有後起之秀的營隊人才出線,陸續接棒承繼這份宏大的願力?
為了正法常住,為了眾生善根,至誠迴向祈願:願落實「提升人的品質」的優質佛教兒童營隊,相續發展,遍地開蓮花……。


台中市法華寺

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法華佛概班004:——「專注力」、「相續力」融顯「佛力」加持


112日是農曆年前最後一次佛概班上課日,講師預請大家在年節期間,與親眷們好好團聚享天倫之外,也不能忘了要複習、預習《佛法修學概要》內容,因為修行就在生活中點滴相續,年節要過,修行也不能停歇呢!
今天課程內容的序分是「從病中心情談三種解讀人生的模式」。
「依眾靠眾」是修行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團體帶引的力量,在研討班中,大家一起共修解門、行門功課,相互護念,用佛法不斷的在「熏」、不斷的浸染,因為「熏」而可以「心常覺照,不隨妄轉」,而可以「向內安住,不向外求」;也因為「熏」而可以懂得借事練心,努力從迷轉為悟。
娑婆是苦海,人生「八苦」中,病痛之苦最常見。若只是小病小苦,或許晃眼就過,苦不到心;若是急性重症或經久不癒的頑瘴痼疾,苦的就不只是身,心亦是要受苦的。然而,修行人究竟要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磨難大的病苦呢?
所謂的「病苦是悟道的助緣」,唯有以安住於道法的心態來解讀人生病苦,那麼,「病」即不只是會帶來痛苦的「病」,反而可以在病苦中用智慧開解,使令身苦心不苦,則或許可以翻轉「病苦」成為道人悟道之助緣矣。
今天的「從病中心情談三種解讀人生的模式」分別從「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的角度來解讀人生。
首先是「業感緣起」。佛教哲學以「因果」為根本,有因必有果、由果可推因。重大疾病大抵是有重大罪業所致。若病者從初層次「業感緣起」角度解讀人生,認定一切都是罪業所致,可能會努力布施、拜懺、勤誦經典做功德來消業障,一切以病為主導,那就是業力在主導他的人生。病者為求痊癒,或許會病急亂投醫,但所持心態與所做功德是否足夠消去業障?疾病能痊癒與否?就不是誰說了算。若病者自認已百般努力了,病苦卻依舊,卻道心不穩,或許會怨天尤人而退道;若道心還能不退者,尚且可以消極性的把一切交給佛菩薩,但此時回首來時路,不退道雖已是萬幸,然餘下的恐怕也只能有淚千行。修行人若以「業感緣起」解讀病苦,最終怕是輸贏參半吧!
其次是較高層次的「賴耶緣起」。引生輪迴的所有造作的因種都藏在第八意識中,業力種子若因緣所致而受到滋潤,發芽、開花、得果報,業報又因感受與妄想而執取,再度轉為新的業因種子,則業因、業果輾轉相續不斷,所謂「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六道輪迴之苦也就停不下來了。但若能在佛陀教法與善知識的引導下,看透第八識,以「賴耶緣起」的角度,積極正向安住於道法並改變思想,就可以以思想主導業力。大智慧的佛陀教導給我們的,除了「因果關係」,還有「因緣法則」;雖有業因造成疾病之業果,但可由因緣法則著手,從第六識改變心態:雖仍積極懺罪但坦然面對,則「禍福由因,改變在緣」,用健康的心態面對病苦,不給這個業果滋潤的條件,從過去的業力和妄想中跳脫出來,則現在的病苦業果便不會再輾轉為新的業因。心態正確了,身苦心不苦,更不會因為病苦而造成感受、妄想執取,雖病但可以「病得很健康」。
最後是更趨向究竟的「真如緣起」。原本真如法性是「真空妙有」,從「空」中幻化出一切「假有」,病苦亦如是。回到原本心性清淨的空性來看待疾病,真如法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病本非有、病為假有,則以智慧理觀配合事修,便掌握了人生的開關,於是,一燈破暗,「了惑虛妄,悟性真常」,即知身病非病、身苦非苦,可以隨時準備「回家」——回真如法性的家。那麼,所謂「道人常帶三分病」,以病為師,則這「三分病」便有非凡的意義了。
理解這三種解讀人生的模式,以智慧理觀帶動修行層次,從「業感緣起」、「賴耶緣起」進化到「真如緣起」,不論有病、無病、業深、業輕,在修行之路上,均可「上道」了。
當作藥引的序分之後,正式課程內容則接續《佛法修學概要》修學綱要「因地修學」的「佛力」與「心力」。
「佛力」含括「專注力」與「相續力」。先專注於佛號,依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方法:「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由「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的操作,把聲音聽回去,則佛號已在心中產生光明,此時是用信仰的力量在支持佛號,足可攝心得到平靜。但修行沒有緣境,不是真功夫,一旦無量劫以來已是根深柢固的根本妄想出現,只有信仰式的佛號不一定能對治,因此必須從「專注力」提升到「相續力」,佛號才真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相續?此攸關心理素質,必須是明了的心推動佛號,而非只是口誦,若「能念的心」不可思議,則「所念的佛」才會不可思議。綜合善導大師與印光大師的主張,可從三點方法來操作:一、觀想自身是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的生死業重凡夫。二、深信彌陀本願廣大,必定救拔。三、存有危機意識,時時念死,因為無常迅速,須及早準備。透過這三種操作方法可以提升心理素質,來自於勤修皈依而「一心歸命,通身靠導」的佛號可以相續安住,讓點狀的佛號晉升到片狀的佛號。過程中,「智慧觀照」的功夫是關鍵。
增強理觀之後,提升智慧水平,對人生有足夠的理解,足可以「智慧觀照」來提醒自己用教理、用方法來提起佛號,就如印光大師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唯有認清生命的實相,方能以善根式的念佛積集往生的資糧,也才能如印光大師所說:「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佛號真正是用智慧「從心想生」,則此時佛號的信心是堅固真實的信心,是真正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至於「心力」,則是許多淨土宗末流所忽視的,是淨土宗修行者普遍最弱的部分。有些淨土宗修行者強調純粹他力,使得念佛變成純粹他力法門,不重視理觀修持,唯獨強調佛號——以佛號壓制妄想、以佛號對抗業力……,然則無始劫來的業力與妄想,哪裡是今生幾句不扎實的佛號可以對治的?若隨意一句「阿彌陀佛」即可輕鬆應付累劫業力,佛陀又何須講述這麼多部經典?歷代祖師大德又何須傳承這麼多修行法要?娑婆世界又哪裡還會有這麼多流浪六道之眾生?況且,《佛說阿彌陀經》謂欲念佛往生亦需有「一心不亂」、「意不顛倒」的境界。而這「一心不亂」、「意不顛倒」,便亟需理觀智慧來引導、穩實佛號。「心力」加上「佛力」——「能念的心不可思議」加上「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才是念佛人最強大的兩大支柱。
「心力」包含「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下次上課時便可整理出更清楚的脈絡。
000】修學綱要內容藏有至關根本的法要,若能確實掌握並應用在修行上,可助淨土法門修行者功力大增,或許尚未能「日劫相倍」,但確實是求生淨土者的一把金鑰。
這是農曆年前的最後一次上課,為了讓大家圓滿年節團聚的人道,也給自己對講記內容有思考消化的空間,所以,研討班和學童們一樣,有一個寒假假期。待下次上課,想必大家都能夠帶著對「佛力」的充分信心,繼續來開啟每一個人都本有的,屬於自己,那不可思議的「心力」。
期待……!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講記內容下載網頁: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迷你long stay,走進池上的輕日常


喜歡池上、關山的米。
喜歡後山山水純淨的風光。
趁著年前寒假伊始,規劃了一場池上迷你long stay之旅。選擇定點式的旅遊方式,正是盤算著嘗試用旅人的腳、好奇的眼睛,走入池上的輕日常,感受在地的泥土香。
117日,從台中開車到池上,走二高,在南州下交流道連接台一號公路,一路開心期待旅途上的各種發現。上南迴改之前,在全家便利商店的枋山觀海店稍作停留,欣賞永遠看不厭的,晴空下的海岸線。台灣是個美好的島嶼,從山到海,可以是遠隔著大片金黃稻浪的嘉南平原、盛產柑橘的丘陵地,那樣的豐足的距離;也可以是山海比鄰,一邊矗立藍空、一邊深入太平洋的清水斷崖,那樣的幾乎零距離的親密。在觀海店休憩區欄杆邊看著午後麗日下,燦亮的海面跳躍金光,心情大大舒暢。

枋山觀海店,全家觀海店,全家枋山,全家枋山觀海店

再啟程,走了一段濱海的路段便在楓港左彎進入台九線。原本位列全台第一長公路的台九線,在1223日南迴改通車之後,驟縮20公里,將冠軍寶座讓給了台一線。然而,南迴改卻為用路人帶來全新的景色與舒適的車感,這是否第一的名銜,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過了草埔,進入新通車的南迴改路線,草埔安朔之間將近五公里的隧道,把我們從西部的暖陽帶入綿綿陰雨的東部,綿綿小雨中,太平洋水天連線的深灰藍似乎有一股深深的憂鬱,卻也抑不住我們初次行走南迴改的興奮之情。




東北季風中,行經大武、大鳥、加津林、金崙大橋,雖然雲層低暗,海岸線上捲捲白浪起起落落,仍舊無一處不是令人驚呼連連的美景。在這裡,「美」的存在與「美」的發現,可都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呢!
一路向北,不知從何地開始,路邊陸續出現許多大大的「釋迦」的招牌,看著看著,彷彿都聞到了甜甜的果香,先按捺住吧,待回程時必然是要帶一籠回去的啊!
依然走在台九線上,經過太麻里、知本、台東市外圍、鹿野、關山,終於抵達池上,已將近晚上七點,在街上覓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池上還是很樸素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型態,才是晚上初更時分,小鎮中心似乎都要進入打盹模式了;而且即便此地已是馳名的旅遊勝地,卻沒有華燈燦爛的夜街景,也沒有不協調的財團飯店大樓,這,才是真正的米鄉原色啊!喜歡!
晚上八點多,入住提供蔬食早餐的「福吉園民宿」,夜色燈光下,走在草皮中石板路上,有庭樹點綴,仿傳統三合院式的一層樓建築,看起來是個清淨所在。正廳是交誼廳,左右各三個房間,各有個好聽的名字,右轉身、右吉祥、右想房、左轉身、左福慧、左思房,民宿主人巧思俱在其中。我們在福吉園度過了幸福清淨的三個夜晚,睡眠好、早餐好,自由自在,沒有俗務塵囂、沒有案牘勞形。早餐過後準備出門,走過庭院,會看到民宿主人收養的流浪貓「咪將」漫步,想摸摸牠,他也會乖巧的停住腳步。

池上民宿,池上素食民宿,福吉園民宿,福吉園素食民宿,素食民宿

池上民宿,池上素食民宿,福吉園,福吉園民宿,福吉園素食民宿

池上素食民宿,池上民宿,福吉園民宿,福吉園素食民宿,素食民宿

福吉園,福吉園民宿,福吉園素食民宿,池上素食民宿,素食民宿

白天或在伯朗大道騎腳踏車、或在海岸山脈淺山間遊玩、或品嘗在地美食,輕巧的樂遊池上,小鎮自在,「帝力於我何有哉?」大約就是這樣的況味。行囊中塞了一本《里山資本主義》,晚上浴後睡前輕鬆閱讀,看到書中日本的案例,彷彿也印證了白天所見池上的一切,在地的、特色的,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花東縱谷裡的池上,我想,是「里山」,也是「里谷」,一群在地的與移居的熱愛池上生活的人們早已開始並持續努力的在「改變」,同時也是在「維持」,池上的那一切的美好。

池上,伯朗大道,油菜花田,池上油菜花田

品味這些美好,彷彿在去年就已經埋下伏筆了。
去年大約也是年末的此時,我們也曾有過一趟花東行,行經關山,誤打誤撞地,未經預約卻順利被接待,來到一家無菜單料理的蔬食餐廳「舒食男孩」用餐,被原住民店主大哥夫妻的熱情與美味料理迷住了,真誠地表示:明年還要來,也要去池上的「舒食男孩二號店」……。或許是這樣的約定,讓我們今年有了這一場池上之旅。

池上舒食男孩,舒食男孩

預約了第二天晚上「舒食男孩」的無菜單料理,原想著應該是「二號店」吧?抵達現場才知道,去年關山遇見的店主人已收掉關山店,前來池上協助原本在中華路59號經營蔬食民宿「原來宿」與「舒食男孩二號店」的子女們擴大店面,讓民宿回歸單純民宿,餐廳搬遷至69號,並且擴大營業,可以接待更多客人了。除了特色無菜單料理之外,亦增加好幾道簡餐、菜品、冷熱飲選擇,每一道可都是令人垂涎欲滴。更特別的是,「舒食男孩二號店」已暫時歇業了一陣子準備搬遷事宜,而我們來到的今天,竟是新開幕第一天呢!
去年在關山相遇的店主大哥依舊操著特別的口音熱情的介紹菜色與食材,我們主動攀談起去年的關山經驗,一臉傻笑(誤)的大哥應該是記不得了,但是我的手機還存留去年的餐點照片,那美味也在新開幕的今晚重溫,如此緣分,也是妙啊!

池上舒食男孩,舒食男孩無菜單料理,舒食男孩

第三天晚上再次前往「舒食男孩」,這回要吃簡餐了,點了大哥推薦的火龍果炒飯及咖哩飯,還有甘梅地瓜薯條、蜂蜜甘蔗檸檬,美味又飽足,今晚又要撐著睡了……。^^

舒食男孩,池上舒食男孩,火龍果炒飯

飽餐之後,店主大哥送我們走出店門口,爽朗的邀請我們下次再來,我們說會的,會再來的。池上的美、池上的日常、池上的四季,值得一遍一遍的在不同時節回來品嘗、回味。

伯朗大道,金城武樹,蔡依林樹,天堂路,天堂鞦韆

池上伯朗大道,伯朗大道

第二天早上已停止昨晚的綿綿雨,雖然雲層低厚,兩邊山脈上都飽含濕潤雲氣,白絮般的雲帶輕飄在山腰或籠罩住已不見了的山頂,但至少地面是乾的,趁此時,我們火速前往伯朗大道騎腳踏車。潤澤冷涼的空氣中,若想疾馳,還是有點透骨涼的,那就慢慢享受淑女車的輕行程吧。從金城武樹、伯朗大道畫框、天堂路、天堂鞦韆……。遊客不多,總能找到好的拍照時機,雖然僅存幾處油菜花田,若干田地已翻土並引進田水準備插秧,許多田地也已是幼嫩綠秧滿布在粼粼田水中的油嫩嫩景象,甚至還可見農夫們或駕駛耕耘機在耘土、或駕駛插秧機在插秧,這就是池上米的日常。伯朗大道上,不只有遊客自拍互拍的喀嚓聲,更充滿了池上農戶機械農作的生機活力。

池上米,池上,伯朗大道

池上,伯朗大道,池上米,

池上米的日常,我看到了池上人的生命力,一直固守家鄉的老人家、離鄉又返鄉的青壯年、移居此地卻早已視池上為故鄉的許多人,無不踏實地在日常中做自己。不必迎合旅客,也謝絕財團一條龍式的經營方式;不是短視一時的觀光潮地,更不是文化趕集;那是一種腳踩稻田,很務實、很接地氣的日常。遊客來了,一起過池上的日常;遊客走了,咱們池上人還是一樣的在過生活的日常。這就是池上最深蘊卻也最強大的魅力。

池上,伯朗大道,池上油菜花田,池上米

第三天午前走一趟池上端的197縣道,據說是有著「台灣紐西蘭公路」美稱的一條美麗公路,但是今天我們不走全程,我們只打算走四公里半,目標是「4.5公里咖啡」。從伯朗大道邊沿接上197縣道,沿海岸山脈邊南行,偶然在路邊看到一隻脖頸上拴著一隻紅色玩偶的狗兒,玩偶隨著狗狗的腳步左右前後晃動,那是一種幸福的節奏,這狗狗該有個特別疼愛牠的主人吧!

197縣道,台灣紐西蘭公路

然後,來到目標地「4.5公里咖啡」,這還是不小心錯過之後,打電話詢問又繞回來的。
很素樸又很藝術的咖啡店,竟然沒有門?是一棟舊屋改造的古樸小店。為我們服務的是來自馬來西亞,在此打工換宿的一對自由工作者情侶,都是藝術家呢。

4.5公里咖啡

陽光已從雲層中露臉,暖暖的,我們選擇坐在二樓露臺極自由、極簡風的座位,雖沒有室內座位的舒服,卻有著樓梯轉角已結桑葚的桑樹及燦爛炮仗花的相伴,還可遠眺中央山脈、卑南溪谷的壯麗景觀。點了兩杯豆奶拿鐵、一份巧克力鬆餅。山、水、花、果美景中,我們閒閒聊著日常中的瑣事,及池上的所見所聞,午前時光,悠然歡喜。

4.5公里咖啡

吃飽鬆餅、喝足咖啡,離開之前,參觀一樓店後的工作室,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排我們都很熟悉的書籍,關於老莊的、佛學的、印加能量的心想,店主人的氣質想必已暗示在這一排書目中了吧。走過書架,更裡面的大樹下空地,有一些凌亂的原木料及工具,有位留一條長馬尾、戴頭巾,身形高大的「藝術家」(是真的很藝術家)走過來招呼,我們很自在地聊了起來,從他正在建造的樹屋聊起,介紹他的雕刻作品,又談到池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自然而然的聊到書架上的書籍、茹素與修行……,漫談話題一個接一個,如流水般毫無滯礙。更驚訝於他特殊的經歷——竟是受業於亞洲鐵人楊傳廣教練門下,與古金水為同門,曾馳騁於運動場的田徑選手。他分享楊傳廣老師曾在訓練課程中告訴他們的話:「想要跑多快,就必須能有多靜。」而且也在訓練課程中加入打坐冥想配合運動心理學與直覺訓練,讓學生在田徑或拳擊上都有飛快的進步。一代傳奇人物楊傳廣的事蹟透過他--我們眼前的藝術家說出來,格外奇妙。當年的運動選手,而如今是個藝術家,能文能武、能動能靜,是怎樣的生命歷練,造就出這樣的一個特別人物呢?

4.5公里咖啡,池上咖啡

後來查閱網路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池上第一代返鄉耕耘故鄉的一群人其中之一,這群人或從事農作、或從事藝術工作、或經營民宿店鋪,各行各業卻都有著共同的理想,要留在故鄉,也要為故鄉留住獨具特色且生生不息的命脈。這種熱情帶起一股一股的熱潮,後來除了本地青年返鄉,更有另一群愛上池上而移居此地的新池上人,也結合起來一起為池上建構美好的願景。一群年輕人的努力下,所謂的「黑色騎士」,因此成功地成為一道美麗的古早味池上風光。在這群有自覺且有理念的同好者連線打拼下,打造出成功的池上經驗。這位4.5公里咖啡的店主人,正是打造且落實池上願景的領頭羊群的其中之一。


4.5公里咖啡,彭明通,197縣道,台灣紐西蘭公路
 
4.5公里咖啡的店主人彭明通先生,有人稱他為「彭二哥」,但我們還是喜歡稱他彭大哥,網路上好多關於他的資訊。年輕時搬遷外地打拼事業,後來才返鄉從事藝術工作並陪伴、奉養媽媽的彭大哥,似乎曾有過非常輝煌的經歷。但,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不會只有高潮而沒有低潮,在輝煌的背後或多或少都免不了有些不由衷的辛苦或悲傷;彭大哥的的奮鬥、輝煌、乃至歸零返鄉,也應含藏許多故事吧。是,今天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談話裡,我們來不及了解彭大哥豐富的生命故事我只知道,今天認識了一個直爽、真誠、灑脫不羈,而且孝順的藝術家;同時也是用正確方式在熱愛著故鄉的池上人;更是一個禪味很濃、任運自在的修行人。
談話中,彭大哥說他在咖啡店會碰到許多人,他對待這些緣分的觀念是:相遇是一場緣分,當下珍惜,過後也不用特別留下姓名或記得彼此。我卻猜想,這該是多情之人的語言,因為多情,所以不願多留罣礙;萍水相逢的一張臉、一個名字,若有了情,該會多麼牽掛啊?

4.5公里咖啡,彭明通,彭二哥,池上咖啡,197縣道,台灣紐西蘭公路


離開時已過了午,為彭大哥和媽媽留下母子溫馨照,是好暖的一幅美圖。徵得彭大哥同意,放上部落格,也是我們今天相識的小小見證。
下午福原豆腐店吃香嫩炸豆腐、豆花,客人滿滿,外面庭院正開花的梅花樹下還有石桌椅,在這雅緻的一隅吃著炸豆腐,也是一絕呢。池上有好幾個在網路上備受推薦的美食店,第一天晚餐就在首禾SOHER享用番茄野蔬燉飯、加了湯圓芋圓的紅豆湯,太飽足了所以錯過店裡著名的米漿,等下次吧!第二天中午外帶了火車站前左方的吉祥軒素食池上便當,日常的菜色配上池上大米飯,就是好吃,80元的便當吃撐了我們的胃。還有大池豆包的香煎豆包,客人絡繹不絕,等上20分鐘都算正常。外皮煎得金黃香酥,裡面卻是鮮嫩有柔勁,真的名不虛傳。

池上,吉祥軒池上素食便當,池上素食便當,吉祥軒,池上火車站,大池豆包豆皮,

田味家的牛汶水是最特別的甜點,可惜我們晚到,已售罄;那就來一碗也是紅榜有名的杏仁茶加油條吧!香潤可口,沒有一般杏仁茶過於濃烈的杏仁味,反而增添了許多甜潤的香氣與口感,配上泛著油光的酥脆油條,實在是太美好了。我想,若有人不敢喝一般的杏仁茶,這款田味家的杏仁茶一定能降伏他們挑剔的味蕾。

池上,池上田味家,田味家


第三天午後告別4.5公里咖啡之後,去了大坡池,很閒散的走逛走逛,厚厚雲層偶而透出幾許藍天,青山綠草皮中包夾著一片清澈池水,人不多,陣陣不擾人的笑語聲卻不絕於耳,大家都耽溺於這樣的自在,或行或坐,樂享悠然。

池上,大坡池大坡池邊樹下,有個街頭藝人伯伯吹著樹笛、展示只要隨喜打賞便可帶走的書藝作品,有木質料的,也有石頭的。我帶走了一把摺扇作為今日紀念品,是我很愛的蘇軾禪詩名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很應景哪!這縱谷的山水不也都在無言之中演說一場莊嚴大法?央山脈的雲層中時而透出陽光,攝影家們的專有名詞是「耶穌光」,但我們都恭稱為「佛光」。佛光燦爛,遍灑縱谷,美得讓我們坐在田埂邊凝視良久,不忍離開。

池上,佛光,花東縱谷


大坡池,大坡池街頭藝人

蘇軾禪詩,蘇東坡禪詩,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停留了三個晚上,池上的迷你long stay旅程中,玩了好玩的點、吃了好吃的食物、認識了今生注定要認識的人、看到了池上的縱谷佛光,卻也還是不夠哪,還有好多好多美好,留待下一次、下下次……甚至無數次吧!
120日,是旅程終點日,用過福吉園豐盛的早餐、打包行李,就要離開池上了。我們決定將從台中帶來但未開封的零嘴送到4.5公里咖啡,給彭大哥媽媽當小禮物。媽媽還記得我們,笑容滿面地熱情挽留我們在這兒過年。啊!這真是好令人心動的邀約啊!在池上過年,那會是怎樣的滋味呢?
彭大哥不在店裡,原以為今天見不到他,卻沒想,正當要離開時,他滑著腳踏車進來了。一樣的長馬尾和頭巾,帶著驚訝但歡喜的笑顏,和我們寒喧問候,如見故友。今天是我們在歸程前刻意來見的,離開時,隔著小籬笆和媽媽揮手道別,彭大哥則直送我們到車邊,目送我們在197縣道上往南前行。
池上的迷你long stay,就圓滿在4.5公里咖啡的這一刻,落幕!
 
4.5公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