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錄‧卷九‧唐 溫靜文妻》
深夜行路,行人需要路燈;夜裡海航,舵手也需要指南;而每家每戶,似乎總有那麼一個人是家庭的一盞明燈,指引家眷前往正道。
溫靜文這一家,先是溫靜文指引念佛法門,為久病臥床的妻子點了一盞智慧光明燈;隨後,溫靜文妻亦成為一盞指向淨土的寶燈,為父母與丈夫見證淨土之光明與真實不虛,如此燈燈相續,互為修行道上的貴人,怎不令人讚嘆溫靜文這一家呢!
更難得的是溫靜文妻病中默誦佛號,二年不絕,如此不怨不嘆、不捨不棄的心力堅持,終於感得佛力感應道交,而能自知時至,且瑞相現前。此外,所謂「但向塵中了自心」,修行人世出世間都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是安然往生淨土,也須不負今生塵緣,藉塵緣了塵緣,藉塵緣度眾生,盡力圓滿接引護持家眷趨向佛道的因緣。溫靜文妻圓滿自修之道也圓滿了孝順之道,臨終前具食奉獻父母,並鼓勵專念佛號、未來相約淨土……,如此心心護念父母了脫六道輪迴苦,是為佛門大孝耶!
溫靜文妻雖長久臥病,最終卻示現預知時至的善終結果,在生命跑道終點前順利逆轉勝,套用時下流行語即是「翻轉生命」,而得「五福臨門」中的最後一福──善終。
「五福」這個名詞,源出於《尚書》,「五福臨門」是家喻戶曉的詞語,其具體內容卻很少人確切知道。《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善終」是每個人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企盼的最大幸福,不只是要今生得「好死」,且更要下一世得「好活」。下一世去哪裡好?三惡道固非好處,三善道也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即是享福天人也有「五衰相現」福報終了之時,亦非長久之計。那麼,不如跟隨淨土聖賢的腳步,持誦佛名,前往七寶池,入彼蓮胎,受諸快樂吧!
【附錄】
原文:
溫靜文妻,并州人。久病臥床,靜文教念阿彌陀佛,妻從之。默誦佛名,二年不絕。一日,忽告靜文言:「吾已見佛,後月中定去。」沒前之三日,蓮華現前,大如日輪。及期,具食獻父母,云:「今幸得生淨土,願父母與夫,專念阿彌陀佛,便當相見於淨土。」言訖而終。
語譯:
溫靜文之妻,并州(約當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帶)人,因久病臥床,溫靜文就教她念阿彌陀佛,靜文妻聽從之。平日都心中誦持佛名,兩年都不間斷。有一天,她忽然告訴溫靜文說:「我已經見到阿彌陀佛了,下個月中我一定會往生淨土。」往生的前三日,有蓮花現前,形狀大如日輪。到了往生那天,溫靜文妻準備豐盛的餐食供養父母,並說道:「如今我很幸運能往生極樂淨土,祈願父母及丈夫,都要專念阿彌陀佛,便將相見於淨土。」說完之後就往生了。